西瓜尼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啃书网www.csjygc.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四十八章

    永恩伯府以王氏丈夫相胁!企图拿捏沈清月!虽计谋落空!他们却还期待着让沈清月吃些苦头。

    有些人!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沈攒典的案子很快出了结果!夺去攒典之职!当堂打了三十大板!判入狱一年。

    王氏终于又见了她的丈夫一面,尽管她花了不少银子,但挨了三十大板!她丈夫已经形容枯槁,判若两人。

    王氏料理好丈夫的事,便上门找老夫人讨要说法。

    老夫人深表同情王氏夫妻!随后也无奈道:“并非我不愿意帮你!从前两家多走动,我何曾亏待过你?只是此事的确经不了我的手!要怪只能怪……”

    说到此!老夫人便打住了。

    王氏一再追问!老夫人也不说!只抛了个眼神给郑妈妈,命郑妈妈将她送走。

    王氏出了永宁堂就问郑妈妈。

    郑妈妈则将内情说给了王氏听!她道:“沈、张两家交恶你是知道的!为的就是我家二姑奶奶的事。二姑奶奶出嫁前!张家小郎君坏过她的名声,我家老夫人替孙女出头!下了张家的脸面。但这都是一年多之前的事了。可巧这回遇到你家老爷犯了事,钱氏估摸着是要趁机报复回去。这事我家老夫人还真替你出不了头。”

    王氏可算明白了,原来绕来绕去,关键都在沈清月头上,难怪老夫人让她去求沈世兴。

    她二话不说,出了门就直奔顾家。

    沈清月早料到王氏要来,亲戚一场,她没有不见的道理,兔子急了还咬人,王氏丈夫入狱,估计正在气头上,若不见,唯恐王氏宁可自伤也要伤人,她便见了王氏。

    王氏是沈清月的长辈,按辈分,沈清月还要叫她一声婶婶。

    王氏以前从不敢在沈家姑娘跟前拿乔,这回却是拿出拼命的架势,便以长辈自居,涕泗同流地指责沈清月冷血无情。

    沈清月一脸发蒙,蹙眉道:“婶婶这可就冤枉我了,此事老夫人可只字未提。自我成亲之后,她的人可从未跨过我家大门,我并不知情。若知道能帮得上婶婶,老夫人派人过来知会一声,我焉能不理?”

    王氏并不信,她怒目道:“你父亲沈三老爷我也求过的,难道他也没有告诉你?”

    沈清月蹙眉道:“婶婶这话真矛盾。你先求的老夫人,老夫人要知道这事找我管用,直接派人来告诉我便是,何苦让你多跑一趟去求我父亲?我父亲知道此事,必然走自己同僚好友的门道替你周旋,哪里会想到找我一个内宅妇人?不知道婶婶听说过沈家和张家的事情没有?有前因在,我父亲无论如何不会让我去张家走动,否则这不是让我自轻自贱吗?哪个父亲会做这种事?”

    王氏一听也觉得有道理,老夫人为何要给她指一条弯路?老夫人是沈清月的长辈,不过一句话的吩咐,为何要要让她去沈世兴面前白跑一趟?难道老夫人舍不得沈清月到张家去低头?若是这样,老夫人也不至于将内情告诉她,让她来烦扰沈清月。

    她一时间分不清到底哪一边在说谎,只觉得自己被沈家两边的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王氏内心悲凉无助,顿觉自己身若浮萍,满含恨怨地离开了顾家。次日她便纠集了沈家族亲,尽数沈家之薄情寡义。

    族亲里有受过沈家冷脸的人,其余的人一边忌惮沈家这些年爬得高,一边又仇恨沈家前途远超他们,便挑了个日子,招呼也没有打,就直接上门去了。

    老夫人早打听了王氏丈夫的境地,虽有准备,一听说族亲全部都来了,也有些惊慌,她连忙着人先把族人全部安置在前院厅里,再命人去将沈世昌和沈世文等人请回来。

    前前后后花了半个多时辰,沈家人和族人才齐全地坐在了沈家前院正厅里。

    幸而沈家族亲畏忌沈世文这个翰林,以及沈世兴的状元郎女婿,言辞之间,分寸拿捏得十分得当。

    期间一番客套不表,双方激烈争执过后,沈世兴说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他猛然蹿起来,脸红脖子粗地问:“诸位叔父长辈,是想让沈家替他们家徇私枉法吗?!那我沈家爷们这官不当也罢!”

    沈家族人纷纷讪讪起身解释,说:“我们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亲戚之间……”

    沈世兴学着沈清月的语气,质问他们:“那你们是什么意思?”

    “……”

    这叫人没法回答了!

    此事是沈世兴口中所言不错,大家心知肚明就好,若要放到台面上来说,自然是沈家占了理。若要闹大了,沈家还要受人赞誉一声“清流”,他们这些族亲反而显得很恬不知耻。

    王氏见此阵仗,带着两个孩子当堂寻死觅活,老夫人给方氏使了个眼色,着大力气的婆子,把王氏和孩子都带进隔壁的小厅里。

    大太太很快跟了进去,她挥退了丫鬟,悄悄地威逼王氏,她柳眉倒竖,斥道:“婶子这不是胡闹么!即便叔叔入狱了,您不是还有两个孩子么!而且还是两个哥儿!难道叔叔的官儿丢了,两个弟弟的前途您也不要了?沈家此事实实在在是出不了力,往后柴米油盐上,还能不照顾我两个可怜的弟弟?”

    王氏也不是真想死,她不过是心里恨极了,想出一口恶气,大太太一番话说得情理具在,她又担心两个孩子真没有出路,才松动了几分。

    大太太见王氏脸色好转几分,连忙趁热打铁,拉着王氏的手,笑着扫了一眼两个哭肿眼的郎君,同王氏道:“婶婶这就对了,两个侄儿长得很有机灵劲儿,我瞧着就是有大出息的,往后定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叔叔该到休养的年纪了,且让两个孩子好好儿地出人头地,过去的事就过去了……”

    王氏一咬牙,捏着大太太的手,抽搭着道:“两个孩子读书的事,可就指着我的好侄媳妇了!”

    大太太现在管着大半个沈家,送两个郎君去族学读书的主,她还是能做的,便点头应了,顺手给王氏擦了眼泪,又递了几个盐津梅子给郎君,温声哄了他们两个洗干净脸,正了衣冠去厅里。

    王氏母子皆安抚下了,厅里的事也就容易多了。

    这场风波,终于结尾。

    沈家族亲走后,沈家人大多疲惫不堪,尤其老夫人,仿佛被人抽走了元气,脸上褶子又深了许多。

    沈家人自己关上门又议论了一番,大家都心照不宣,虽这次顺利将人送走,到底是得罪了族亲,免不了在族亲心里落下个无情的名声。

    一家大人俱都无言。

    大太太打破了安静且凝固的气氛,柔声将自己在偏厅里许下的诺同众人说了。

    老夫人气息虚弱,望着大孙媳妇夸赞道:“辛苦你了,只容他们两个读书,没有什么要紧的。”

    沈世昌也与有荣焉,应承道:“母亲放心,此事儿子会安排的。”

    老夫人起身,她站了片刻,深深地看了沈世兴一眼,随后一言不发地走了。

    今天的事,她心里清楚只有釜底抽薪办法才能压得下来,但她没想到,出面说话的人会是沈世兴。

    老夫人莫名还有些后怕,这件事她硬撑着没有求沈清月,虽说有惊无险,若再来一件事,她就不知道折腾不折腾得起了。

    沈家的女眷散后,沈世兴和自家兄弟还留在厅里,他想起老夫人的眼神,心情还有些烦躁,他低着头,不必抬头也知道兄弟们都在看他,他随手端起手边的茶杯,一拿才知道杯子早就空了,便重重地放下杯子,欲等他们都走了,他再走。

    沈世昌率先过去同沈世兴道:“老三,你今天很出息。”

    沈世兴茫然抬头,脖子又红了,大哥这话怎么听着像是双关?到底是夸还是骂?

    沈世文也起身,拍了一下沈世兴的肩膀,重重地点了一下头,便抬步子走了。

    他一贯廉洁自持,今日此事处理得甚得他心,沈家就该离这些乱七八糟的亲戚远远地才好。

    名声乃浮云,清白自在人心。

    一直是陪客的沈四老爷也抄着手回院子了。

    沈世兴飘飘然地回了雁归轩……他没想到,学沈清月说话会是这么个结果。

    沈家族亲上门的事,沈清月很快也知道了,是沈世兴亲自上门告诉她的,他眉飞色舞地描述完这件事,煞有介事地理了理衣襟,还拿余光瞟了一眼女儿。

    沈清月付之一笑,沈世兴若能因享受“清高”带来的虚荣感,从而虚伪行事做一个外人眼里的“完人”倒也好,她便趁机道:“这些道理父亲应该跟康哥儿多说说,他正是学做人的年纪,父亲不要有了弟弟和妹妹就忽略了康哥儿。家族兴旺,十个状元都抵不过一个祸害,您别让康哥儿长歪了。”

    沈世兴立刻起身,道:“是了是了,还有你妹妹的婚事,我给她挑了个秀才,这就回去跟你二伯母说一声,请她过几天替我出面跟媒人说和。”

    沈清月只将人送到屋门口,便扭头回屋。

    没多久,顾淮带着一盒子的东西回家。

    沈清月问他怎么今日下衙门下得这么早。

    顾淮说有个同僚生辰,请他们吃酒,他便偷偷溜了。

    沈清月问他:“你是状元,你就这样溜了,人家岂不责怪你?”

    顾淮一笑,道:“无妨,我自有法子挡回去。”

    沈清月没再问了,心里庆幸着,还好顾淮没去吃酒,否则回来又不知道要怎么发酒疯。

    她不知道,她在翰林院里已经有了凶狠的名声了,翰林院的人都知道顾淮妻管严,酒也不敢在外面喝。

    沈清月将沈家的事告诉了顾淮。

    顾淮放下手里的东西,坐在罗汉床上,舒舒服服地往引枕上一靠,心道沈清月真好,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丝毫不必插手,她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真省心。

    沈清月的下巴朝顾淮带回来的盒子抬了一下,问他:“这是什么?”

    顾淮道:“明儿我二哥生辰,你先一步去顾家,明儿中午我抽个空去顾家一道用膳,贺礼我都准备好了,你直接带着东西去就成。”

    沈清月怕顾淮送得不周全,她打开盒子一瞧,是一个紫砂制的埙,黑漆的埙,流光暗纹刻着两幅童子在田园间嬉戏玩耍、秋树下读书的场景。

    反面则是一首顾淮自己题的诗。

    顾淮解释道:“小时候,二哥和三哥都常到庄子上来找我玩,但二哥和三哥不一样,他话少,喜欢看书。我有几本启蒙书,就是他给我的。”

    沈清月摸着紫砂勋上的小人,莞尔道:“这画上就是你们兄弟几个了?树下读书的是你们俩,旁边嬉闹的是顾三哥吧?怎么没有大哥?”

    顾淮道:“大哥大小就跟着走镖出海,他和我们见面都少,后来他成了亲,才常常在家,现在则换二哥和三哥经常出门了。”

    沈清月抚摸着顺滑的紫砂埙,道:“二哥是不大说话,我记得咱们成亲第二天去的时候,二哥一个字都没说过……也不是一个字没说,他说了个‘嗯’字。想不到二哥喜欢吹埙。”

    顾淮眼睫半垂道:“二哥埙吹得很好……我的音律都是他偷偷教我的。”

    沈清月恍然大悟,难怪顾淮自小长在乡间,请不起先生,只能读社学,却什么都会,原来是幼时跟顾家表哥学的。

    她握着埙,不解道:“我从前见过的埙都很小,这个怎么这么大?”

    顾淮说:“埙分颂埙和雅埙两种,你说的是颂埙,比较小,和鸡蛋一般大,但是音响稍高,婉转嘹亮;雅埙形体大一些,声音浑厚低沉,适合用来跟篪合奏。”

    沈清月没听说过这种乐器,顾淮告诉她,就是竹子做的,和笛子类似她又问:“埙和笛子、箫是不是也行?”

    顾淮道:“也行,不过没有篪好听。”

    沈清月没听过,无从判断。

    顾淮从引枕上坐起来,他抿了一口茶,问沈清月:“想听吗?”

    沈清月淡笑道:“埙是送二哥的,你用怎么合适?天都快黑了,上哪儿找篪去?再说了,你一人也没法合奏。”

    顾淮眯眼笑了笑,问她:“那你想学吗?”

    沈清月摇头……她不是没学过乐器,不过学得不太好,还是不要在顾淮面前丢人好了。她一下子又想起来,以前在《诗经》里读过到过埙和篪,就问道:“‘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说的就是这两种东西吧?”

    这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顾淮颔首,道:“正是。”

    沈清月笑道:“你倒是会送东西。”

    她将埙放回去,笑道:“既是投其所好,意头也好,二哥肯定喜欢,我就不再画蛇添足了。”

    沈清月嘴角抿着笑了一下,她不通音律,这东西要让她挑,她还真不会挑,顾淮挺替她省心的。

    夫妻二人用过晚膳后,洗漱了准备安眠。

    顾淮去剪蜡烛,沈清月已经躺床上去了。

    因天气转凉,两人盖的被子都是新换的厚被子。

    沈清月临睡前有些担忧地问顾淮:“你热吗?”

    顾淮裹着舒服的锦被,嗓音沉哑地道:“不热。”

    夜黑如幕,沈清月听着顾淮如暮鼓闷响的嗓音,抱着被子侧身睡去。

    顾二生辰当日,沈清月戴上了永南郡主送的镯子,略交代下家里的事给罗妈妈,便吩咐下人套马去顾家。

    走到半路上,罗妈妈的儿子追了过来,说铺子里有急事,请沈清月过去处理。

    沈清月坐在马车上,罗二郎坐在车前,背靠车框,三言两语将铺子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

    布铺里准备叫人拿去秀坊的花样子不小心损毁了,明儿就要出货,再不交花样子给秀坊的绣娘,明儿就出不了货。

    沈清月家里有备份册子,但是册子太厚,她担心中间又出什么差错,索性自己过去走一趟。

    一来一回,沈清月便耽搁了一些功夫在路上,半上午才赶过去。

    沈清月进了顾家,下人便去了花厅里禀报,顾家在场的人便都知道她一个人来的。

    顾大太太问顾大道:“不是说表弟也一起过来吗?怎么就弟妹一个人过来了?”

    顾大道:“估摸着还没下衙门吧,三弟说今儿在翰林院附近办事,指不定他们两个一起回来。”

    三太太和二太太相视一笑,昨儿三太太还特意吩咐人去打听了,沈清月手下几间铺子里的生意很惨淡,毕竟是新开的铺子,又没有老顾客,既不物美价廉,又不新颖讨喜,一日日下来,掌柜小二的工钱,还有进货银子,都白白支出了。

    这么大一笔投入,若收不回来,就意味着要亏钱。

    顾家太太们的眼里,在繁华的南城街道上,不大赚一笔也是亏钱,沈清月眼见要亏损了。

    三太太当下心里想着,沈清月这会子提前早来,大抵是要求她们了,她早跟大太太还有二太太都说好了,沈清月的事,她来周旋。

    三太太扶了一下钗,温婉的脸庞上,出现了灿烂的笑容。

    沈清月迤迤然行于顾家甬道上。

    她跟着下人才走到半路,后边儿便有个丫鬟快步从二门上跑过来,遇见她行了礼,便道:“夫人,顾大人和三爷一起来了,就在后边儿。”

    沈清月转身看去,只见远远地有两个人影。

    丫鬟道:“夫人,奴婢去花厅里报信儿了。”

    沈清月笑道:“去吧。”

    说罢,她含笑站在甬道上等顾淮。

    秋风起,沈清月身上青碧色的裙子浮如波浪轻涌,她身材高挑,又似柳立风中,她在笑,像枝桠上开出花。

    顾淮站在甬道的另一头,看着朦胧绰约的身姿,怔了一瞬,她在等他。

    顾三驻足,回头瞧了顾淮一眼,道:“怀先,你愣什么呢?”

    顾淮一抬眉,淡定道:“来了。”

    三人碰了面,才相互见过礼,后面又匆匆忙忙跑来两个人,一个丫鬟领着一个前院的管事过来,两人都跑得脸红脖子粗。

    管事是来找顾三的,他见了顾三上气不接下气地喘道:“三爷,不好了,来京的商船沉了。”

    顾三心提到嗓子眼儿,这个天儿,运河的水能冻死人的,他连忙问:“是咱们自家的船吗?死伤情况如何?运什么的船?”

    管事大喘气道:“不是咱们家的,是江南来的船,但是咱们的货在上面。死了三个,淹死的,还有两个人没找到。是运送布料的船,有麻布。”

    顾三松了口气,皱眉道:“既是江南商户的事,你只协助处理就好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慌慌张张地做什么?麻布又不是什么稀罕物儿,至多半个月京城外就有货了,不是什么要紧事。”

    管事的哭丧着脸,猛地拍了一下手掌,道:“齐老王妃没了……”

    顾三惊吼一声:“什么?!齐老王妃没了?!”

    管事点点头,道:“才听说的消息,说是昨儿夜里没有的,忠勇侯府的人还在外边儿等着您呢。”

    这事儿来的可太巧了。

    齐老王妃是永南郡主的母亲,年事已高,丈夫去世后,她膝下只有永南郡主一个,便来京中荣养。

    她去世虽不是很意外的事,但她身体一直还不错,突然没了,又正好遇到顾家有生意往来的商船沉了,着实有些太巧合。

    关键是忠勇侯府和东顾有生意往来,这么大的事,侯府定然会直接找东顾的人帮衬,顾三手里可是没有多少麻布的。

    顾三下意识瞧了沈清月一眼,很快便同顾淮道:“你们先去,我去去前院就来。”

    顾淮点一点头,和沈清月一道往花厅里去。

    方才跟着管事一起来的丫鬟是三太太的人,... -->>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闪婚契约,老公么么哒

闪婚契约,老公么么哒

琳琅
为了收拾前男友和渣姐这对狗男女,她不惜嫁给双脚残废某方面不行的男人。可扯证之后,某人却身残志坚的表示那根本不叫事。她作为多年老中医,专治吹牛逼。眉梢一挑,不以为然:“先治好肾虚再来吹牛逼!”
都市言情 完结 202万字
春雷1979

春雷1979

牛凳
我叫韩春雷。我永远怀念1979年那个柳絮纷飞的春天。那一年,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一年,我知道有一个老人在南海画了个圈。所以,那一年,我们扬帆起航,开始了我的传奇。
都市言情 完结 79万字
我的女神校花

我的女神校花

纯银刻刀
功夫数第一、帅气无人敌。 校园我最红、都市人中龙。
都市言情 完结 269万字
绝色倾城

绝色倾城

薄荷微凉
强悍女医生穿越,一刀断了渣男的命脉从此惹上大麻烦。 被迫卷入朝堂后宫的暗黑漩涡,守护残废无能的夫君,对付笑里藏刀阴狠毒辣的王爷。 灭亲族,玩阴谋,炫医术,她叱咤风云,惊艳众人。 等等……谁说他夫君是个废物来着???
都市言情 完结 122万字
枕边有男鬼

枕边有男鬼

赞美死亡
四年前阴婚的鬼夫找上门,夜夜来纠缠……
都市言情 完结 79万字
小村那些事

小村那些事

南山老松
自从村子里出了个杨小宝,乡村生活开始丰富了起来。比如帮马寡妇家里打打旱井。帮美女丽丽赶跑追求她的流氓。帮隔壁雪梅婶婶治愈多年不育的顽疾。帮村里修通了通往镇上的大路。乡亲们,姐妹们,我杨小宝来了!
都市言情 完结 337万字